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
新闻

2018上海书展丨媒体眼中的上海书展20种好书来啦

2018-08-07 14:16|来源:未知|高帆|

2018上海书展即将到来,8月1日下午,上海人民出版社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东方网、澎湃新闻、上海电视台等多家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文化记者,从上海人民出版社近期推出的新书中投票评选出了20种新书作为2018年上海书展推荐好书。媒体眼中的这些好书,不仅有紧扣社会热点的主题图书,有专业的学术精品著作,也有适合大众阅读的名家名作,体现了上海人民出版社“以专业学术打造品牌,以社会责任引领阅读”的出版品质。此次获评媒体眼中的20种好书有以下这些。

《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共产党宣言〉十问》王公龙 著本书通过十组问答,紧扣《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内核和重大论断,以党课的形式系统阐释其基本思想,并直面当下的理论难题和人们的思想困惑,从十个方面揭示出《共产党宣言》的时代价值和当代生命力,力图帮助读者特别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补足“精神之钙”。

《马克思的20个瞬间》肖鹏 等著本书以青年人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的生平与思想。选取了马克思一生中的20个经典“瞬间”,细致刻画了他在某个特定时间点,所经历和思考的事务;同时,启人心智:马克思的经历和思考对当代中国的年轻人有哪些启示?本书所呈现出的马克思,不仅仅是那个高高在上、深谙理论、学术渊博的伟人,也有平易近人、接地气的一面。这是一部“青年人写给青年人看的青春版马克思传”。

《上海改革开放40年大事研究》周振华 洪民荣 主编在中国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上海立足自身,着眼全国,面向世界,围绕改革发展大局,按照中央对上海提出的勇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努力先行先试,为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闯出了一条新路,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系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系统研究上海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特别是上海在全国率先探索和实践,并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分析这些重大举措的起因、过程、影响和经验。

《中国故事 国际表达——赵启正新闻传播案例》贾树枚 解读赵启正同志长期担任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不但对外宣传实践经验丰富,而且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提炼和概括,他的许多演讲、报告、文章、答记者问,是新闻传播的生动案例,对外宣传的创新之作。本书从赵启正历年发表的演讲、报告、文章、答记者问中,精选60余个案例,分为“响亮地发出中国的声音”“对外宣传新思路”“传播艺术创新”“新闻发布攻略”等8个专题,集中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外宣传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既保留了赵启正对外传播案例的原生态特色,又由贾树枚从理论高度进行了细致的诠释和解读,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央档案馆藏美军观察组档案汇编(影印版、排印版)》中央档案馆 编本书稿对首次解密的珍藏于中央档案馆的79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与美军观察组相关的档案手迹和21帧历史照片进行识读整理。全书分成两册:第一册,原件影印件,收录21帧历史照片、347幅历史档案手迹;第二册,全部档案的文字整理排印版。这批档案,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印证了中共在抗战中的巨大历史功绩,对于学界的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美关系研究、中共外交史研究、根据地发展壮大与建设研究,均具有重大的文献价值、学术价值。学术出版

《全球城市:演化原理与上海2050》周振华 著本书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两大潮流交互作用导致世界城市体系根本性变革的大背景,从全球网络结构的独特角度重新审视了全球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并通过吸收新政治经济学和新空间经济理论等最新研究成果,结合发展中国家全球城市崛起的路径依赖等实际情况,原创性地提出了新综合的理论分析框架。在这一分析框架下,本书对中国全球城市崛起的前提条件及其约束条件作了详尽的实证分析,揭示了中国全球城市崛起不同于纽约、伦敦等发达国家城市的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如借助于全球生产链促进城市功能转换的逻辑过程、依赖于大规模贸易流量的流动空间构造方式、寓于全球城市区域的发展形态等。

《中国经济学大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肖林 权衡 著本书从制度创新、结构变迁、经济增长、政府作用四个维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脉络作了系统的梳理,其中既有对改革开放实践的描述,又有对经济学理论进展的总结。全书从古代中国经济的历史实践、中国经济思想的历史渊源开篇,通过“制度创新”“开放发展”“结构变迁”“政府干预”“经济增长”等五大部分的分析架构,形成中国经济学分析大纲。

《英美文明与其不满者:超越东西方的文明身份》[美] 彼得·J. 卡赞斯坦 主编 魏玲 刘伟华 王振玲 译像其他文明一样,英美文明具有传统多重性和内部多元性的特征。曾一度深植其中的帝国统治与种族等级的观念与实践现在穿上了霸权或多边主义的外衣,换成了富有政治争议的各种版本的多重文化主义。就其核心而言,英美文明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流动的。本书提出,西方文明具有多重传统,在美国、欧洲、美洲和南半球的几个地方广泛存在。

《南北战争三百年》李硕 著本书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借助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描绘出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进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美] 彭慕兰 [美] 史蒂文·托皮克 著 黄中宪 吴莉苇 译在以往的西方历史叙述中,强调西方特别是欧美国家的文明化进程,将人类社会的进步寄放于自己身上。但是彭慕兰、托皮克指出,全球化进程并不是只有欧美国家参与,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也不是西方的专属功劳。在拉美、在东亚,在巴西、印度、中国,都曾经对全球化进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社会发展到今天,这些国家地区更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

《机器人是人吗?》[美] 约翰·弗兰克·韦弗 著 刘海安 徐铁英 向秦 译随着人工智能成为愈加无法逃避的现实,它将促使我们改变生存世界的假设,颠覆我们对生活秩序的认知。无人驾驶汽车、机器人保姆、机器人管家、人工智能外科手术医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走进我们的生活,法律、政策与伦理如何规范?本书讨论了机器人和相关技术目前以及未来可能对人类的影响,以及这些领域内的法律方面问题。

《中国的教育问题还是教育的中国问题》葛剑雄 著 孙晶 编本书汇编了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历年来关于教育问题的精彩之作,在众声喧嚣的时代,葛剑雄独立思考,直面中国教育问题,直言现实问题,文笔老辣,见识独到。大众出版

《毛泽东论中国历史人物——从轩辕黄帝到孙中山》盛巽昌 著毛泽东同志爱好中国历史,善于应用对历史人物的介绍和批评。他读《二十四史》,最喜欢读人物传记,而在人物传记中又特别留意包括“上书”在内的可靠文献,并给予独到的评说。虽然这种评说相当多的是举例、比方,有的甚至是片语只字,却发人深省,令人睿明,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认识毛泽东思维和行为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盛巽昌先生经多年研究,将毛泽东同志对中国历史人物的评论编制成书,力图通过通俗易懂却又严谨的文字,让广大读者从一个侧面来深化认知这位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伟大的人民领袖。

《上海六千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主编 仲富兰 著本书以上海地方志文献资料为基础,分为《远古文明》《千年之城》《百年梦想》3册,以上海历史演进和发展为脉络,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体裁多样的结构讲述上海6000年历史,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又兼顾可读性、资料性、启发性的上海史读本。在时间上,主要包括史前上海、古代上海、近代上海和当代上海,尤其重视上海的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开放史,以及展现上海“两个一百年”的发展愿景;在内容上,既系统叙述,又重点突出在上海具有代表性、标志性的事、人和物。

《侠隐》张北海 著民国年间,北平,时局暗潮涌动,日本人的势力蠢蠢欲动,抗日活动已自展开。青年侠士李天然留美归来,为寻找五年前师门血案的元凶,深入古都的胡同巷陌。随着他调查的深入,京城各路人马的斗智斗狠浮出水面,日本特务、亲日分子、豪门旧户、黑帮老大、交际花、外国记者等轮番上阵,一起酝酿着山雨欲来的局势。胡同深处,四合院里,老百姓的日子仍然优哉游哉地过着。从中秋到冬至,从春节到元宵,再到清明,到端午……直到卢沟桥的那一声枪响。

《轻寒》金宇澄 著由于日军占领,小镇上的居民,特别是年轻女人,纷纷逃离。小镇被绝望、阴暗的气氛笼罩。故事主要发生在腌肉铺和小船上这两种空间内,人物由腌肉铺的老板、女主人七官和伙计、女佣阿才以及镇上的警官马老三组成。作者以电影一般的剪辑手法,描写了一个个场景、对话和意识流的片段。小说主要采用女主人公七官的视角,烘托出平凡女子在乱世中尽力维持安稳而又不择手段的内心活动。

《高山上的小邮局》[西] 安赫莱斯·多尼亚特 著 蔡学娣 译在西班牙山村波韦尼尔,萨拉是仅有的邮差。因为电子邮件的普及,人们渐渐不再写信,邮政总局打算关闭波韦尼尔邮局,将萨拉调到首府。萨拉的邻居,八十岁的老太太罗莎想出了一个方法,把萨拉留在波韦尼尔。她暗暗决定寄一封信,并让收信人也像她一样,给村里的人写信,创造一个匿名书信接龙。罗莎把信写给了失联多年的好友路易莎。当年,罗莎和路易莎是形影不离的闺蜜,但罗莎爱上了路易莎暗恋的男子并与之结婚,路易莎因此远走他乡,两人失去了联络。六十年后,罗莎希望通过自己的信来弥补多年前的裂痕。她不期待回复,只要求收信人能把匿名书信继续下去,从而向邮政总局证明,村民们依然需要手写书信、需要萨拉的存在和她提供的服务。一封信引出了另一封信。众多不为人知的人生故事,在书信中渐渐揭开……

《红发女人》[土耳其] 奥尔罕·帕慕克 著 尹婷婷 译帕慕克首次尝试“写一部更短的小说”,本书获2017年意大利兰佩杜萨国际文学奖。十六岁的高中生杰姆在暑假来到伊斯坦布尔郊区的恩格然小镇,跟随挖井师傅马哈茂德挖井。因为长期找不到水,劳作变得格外枯燥。不过,马哈茂德师傅和杰姆也渐渐变得像一对父子那样亲近。就在这个夏天,一位红发女人短暂地出现在杰姆的生活中。因为一次意外事件,杰姆仓皇逃离小镇。在未来的三十年里,他不断地阅读和寻找两个古代传说。他发现,这些古老的故事仍然在神秘地牵引着自己的命运。三十年后,杰姆已成为建筑公司老板,过上富足而平静的中年生活。他再度回到了恩格然,并发现了他试图忘记的一切……

《唐诗简史》郦波 著唐代是一个群星璀璨的伟大时代。本书通过52位唐代诗人的一人一诗,联成一部雄浑壮丽的唐诗简史。近看唐代诗人精彩纷呈的人生经历,细听大唐社会角落的喧哗众声,咀嚼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文化菁华。

《江湖不远——〈水浒〉中的那些人》鲍鹏山 著不读《水浒传》,不懂中国人。本书以58篇文章串联起整部《水浒》,通过细节讲述108位水浒英雄的性格、气质,以及背后的命运,展现中华民族的英雄精神和阳刚气质。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