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
新闻

书香四溢崇明岛,上海书展根系绵延,枝桠探向全城

2019-08-16 14:51|来源:文汇网|作者:许旸|

 
       根系绵延、书香四溢的上海书展,枝桠探向全城。在沪上最远分会场,“书香瀛洲”2019上海书展崇明分会场“名家海岛行”系列活动连续第六年举行,刘亮程、薛舒、朱大建、简平、杨绣丽、施跃鸣、刘锦涛等作家与远郊读者面对面交流创作经验。
 
       在崇明区中兴镇中兴村,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薛舒亮相“真实与虚构——乡村生活与小说”讲座,中兴镇文广站几乎“站无虚席”。让她意外的是,来听讲的人除了小朋友还有中老年人等各个年龄群。薛舒发现,不少读者的文学热情高涨,向她请教如何写出好故事,“写作需要长期积累,敏锐观察生活;也需要打破传统、打破既定印象,追求语言的生动鲜活。”讲座结束后,薛舒感慨,作家要深入一线,与基层读者的思维也要对接,既能积累素材,也会拓宽自己的写作半径,跳出固有的认知圈。
 
 

 
       不光是名家与读者面对面,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也因此而愈发密切。老家在新疆沙湾县的作家刘亮程,今年专程参加上海书展的多场活动,他和上海作家、诗人杨绣丽在交谈中发现,文学的缘分妙不可言——“穿过跨江大桥的时候,杨绣丽说上海崇明有个别名叫沙洲,刘亮程的家乡在新疆沙湾县,他在成名作《一个人的村庄》中又塑造了叫黄沙梁的村庄。”今年刘亮程推出长篇新作《捎话》,该书责编、译林出版社周璇也陪作家赶赴崇明,见证了温馨的一幕幕。
 
 

 
       “崇明岛之沙是海沙,黄沙梁之沙是风沙,四季变化,风来风去,上海书展之名家海岛行,千里白沙和黄沙奇妙连接。”听着刘亮程“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台下的老爷爷都听入迷地笑了,还有读者感叹“刘亮程一张口就是一首散文诗”。
 
       读者不光好奇作家如何走上写作之路,也十分渴求有关文学创作的技巧。崇明是作家朱大建的福地和第二故乡,他在这里曾摘得散文比赛奖项,在讲座《我读散文,我写散文,我论散文》中,朱大建溯源了散文的流变。“如果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情感、文采、哲理、思想,古今人物、骷髅幽魂、草虫树石、大鹏小雀,迷离荒诞,汪洋恣肆,诡奇多变;那么,到了清三代时散文开始突破礼法顾忌,深入表现人性人情之真,贴近日常生活,开始接近现代散文的萌芽。”
 
       面对台下读者提问如何写出耐读的散文,朱大建认为,散文求“真”,而真实只能通过真实叙事、真诚倾吐、真情流露来实现。“主体是真情实感,客体是守真求实,这是散文的叙事伦理。读者读散文的前提是认为作者写的人和事都是真实的。”
 
 

 
       “回想起几年前在崇明取景拍摄电影《男生贾里新传》,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简平当年在岛上待了三个月,他在《阅读是多么美好的事》讲座上播放了五分钟电影片段,在座不少读者是崇明中学学生,简平忍不住感慨,“当时大桥没开通,剧组小演员们坐船抵达,安心待在崇明岛,没想到一个暑假暴晒,大家从‘白人’变成‘黑人’,但都有收获,离开时还依依不舍。”
 
       据悉,“名家海岛行”活动首次将会场放到基层第一线,据崇明区图书馆馆长王超透露,名家深入第一线办讲座早有计划,今年应中兴镇十多个读书会强烈要求把第一站放到这里。未来这一形式将继续发扬,让更多乡村读者与名作家面对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