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
新闻

《觅经记》亮相上海书展,韦力畅谈“过时”经学的现实意义

2019-08-18 12:44|来源:新民晚报|作者:郭影|
 
       “觅系列我想写12部,目前这本《觅经记》是最难的一部。”今天(8月17日)下午,著名藏书家韦力携新书《觅经记》做客上海书展,举行新书签售会,与读者面对面分享他探寻经学遗迹、追索大师遗风的独特经历。
 
《觅经记》:“觅系列”最难的一部
 
       2016-2019,上海文艺出版社陆续推出韦力的《觅踪记》《觅史记》《觅曲记》《觅文记》《觅词记》,韦力将这一“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称为“觅系列”。他透露:“这一系列我想写12部,目的是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一一地写到,而后萃取出来另外的著作,现在写到的《觅经记》,是其中最难的一部。”
 
       韦力藏书多,读书多,著作多,为何这一部“最难”?他表示:相对于我写作来说,这个难是指我怎么样能把这样一个“过时”的思想体系用简洁的话表达出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考验。书中复现近60位经学大师,寻访亦难。写这套书的难,也在于有那么多的人物在我们今天甚少被提及。
 
 “过时”经学的现实意义
 
       韦力不乏幽默地说:“经学,我总觉得它的名称叫得不好,让人有距离感。”话锋一转,韦力又说“但是就其真正的内容而言,我觉得它现实性。”
 
       在韦力看来,人类社会的进步来自于每个人一生所创造的成就和财富大于消耗,经过代代积累有了社会的文明,这是社会文明最根本的概念,而这恰恰就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我觉得经学给我的意义是它依然能够普惠于这个世界,它不走极端化。觉得一个人尽其一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服务于人类才是有价值的,这是儒家思想的价值所在。我认为早晚有一天这仍然是这个世界上的主流思想,这就是我对这个经学不绝望的地方。”他说,儒家的思想是入世的,“达则兼善天下”,认为有了智慧应施用于这个社会。
 
       《觅经记》是韦力的“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之六,涵盖声音训诂、考据校勘、典章制度、义理分析等多个研究角度,引证广博,提炼中国人文学科的崇高标准。书中沿时间发展顺序,自孔子至晚清学人,生动复现了近60位经学大师广研群经、论辩今古。书中还有200余张善本古籍书影以及300余张故居、祠堂、墓园、遗迹照片,见证韦力只身求索中华文明的悲壮之旅。
 
       韦力行游华夏山河,追索大师遗风,对中国儒家学术思想悠悠数千年发展进行了一次全面专业又亲和平易的脉络梳理。“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探索出一种“人物生平所处历史语境与实地寻访游记相结合”的不可复制的模式,是致力于保存中华文脉的当代典范。同时,韦力也表示在寻访遗迹过程中,出于种种原因,太多的经学名家无法寻得,实属遗憾。
 
       在现场,读者买好书排队等待签名,有读者买了四套准备送外地的老师和学生。一位女士说,听了韦力的分享,发现我们国家有这么好的东西,一定要买一套回去,读不懂也要努力读。读者反馈令韦力有些意外,原本以为这部书“冷门”会遇冷,读者的热情让他很欣慰。
 

 
       韦力是著名藏书家、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多年来,他凭个人之力收藏古籍逾十万册,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收藏古善本最多的人”。著有《觅宗记》《觅诗记》《觅词记》《觅曲记》《觅文记》《古书之爱》《鲁迅藏书志》《古书收藏》《芷兰斋书跋集》《得书记》《失书记》等。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