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
新闻

失传古笺技术在上海书展“复活”

2019-08-19 16:53|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作者:-|
       8月16日,“妍妙辉光——费永明纸质文物修复中的古笺再造艺术展”在上海书展分会场朵云轩古美艺术中心亮相,扬帮文物修复名师、民建上海市委文体委员会副主任费永明在活动现场展示了“复活”后的珍贵纸笺,为每年市场规模达三四十亿的宣纸、书画纸市场添加了新时代的辉光。
 
       古笺更利书法绘画但技术已失传
 
       学习传统书法、绘画,离不开纸,书法讲究师法晋唐,绘画临摹宋元,但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这些母本所用的纸根本不是现代人用的生宣纸,而是熟纸。古人制造熟纸的技术因社会的变迁逐渐不为普通人所知。
 
       明《六研斋笔记》载:唐人用纸有生、熟二种,熟者妍妙辉光,生者不经潢治,粗涩碍指,非丧中不敢用。对此,费永明用通俗的语言给记者介绍说:“宣纸厂初造的叫生纸,二次加工改后叫‘熟纸’或‘笺’,我们学习过传统书画的都知道:生纸透水,熟纸不透水;生纸洇化,熟纸不洇化;熟纸上过胶矾,生纸没上过胶矾;生纸画写意画,熟纸画工笔画。但是,熟纸的历史不是光胶矾这两个字这么简单。为什么要生纸变熟纸,就像食材由生到熟,是一个好吃或好用的过程。古人有‘糨、打、煮、硾、金、银、粉、蜡’等各种笺纸,也就是各种做熟的方法,改变了原来生纸的缺点,使纸变得坚实、柔润、紧密、绚烂,便于书写绘画,自晋唐以至民国千年不绝,朵云轩、荣宝斋、九华堂等都有遗制,但解放后这些技术遂渐失传了。所以现代人写毛笔字都是在生纸上写,字会洇化,难于掌握要领,且无法分辨出墨色层次浓淡。非但如此,人的精神与笔墨纸的交流才产生书画艺术品,笔墨在熟纸上创作产生的愉悦,是单一品种的生纸不能给予的。”
 
       再造古笺技术让每张好纸都有灵魂
 
       据悉,费永明作为扬帮传人,数年来潜心研究古法制笺的技术复原,以让每张好纸都有灵魂。修补的大片损坏或细小破洞,都被赋予特别的责任与使命,修得越好,留得更久。在经过数百次的实验后,费永明于今年获得重大成果,成功再造了数种古笺,其中重点研究的闵行召楼谭笺,是明代浦江召楼谈仲和为代表的古笺,因董其昌特别喜欢而名播久远。除此之外,费永明甚至还能根据书画者的运笔特点,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熟度”的古笺。
 
       费永明告诉记者:“古法制笺,文献记载的比较含糊,实际上基本都有十道以上的工序。能够复原古笺技术,方法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其次才是反复试验对比分析。我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想象成没有机械、没有电器、没有制冷设备的古人,只能用最自然、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来加工纸,那么古人当时所用到的材料与工艺,就逐渐浮现眼前了。”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