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 活动快讯 >
新闻

真假掺杂 访携《日夜书》首度参加书展的韩少功

2013-08-13 15:58|来源:新民晚报|徐晶|
今年,很多久未推出长篇小说的名作家都有了动静。时隔十年,韩少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日夜书》,回忆青春,表达当下。昨天,首度参加上海书展的韩少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明天下午4时45分,他将在书展中央大厅签售《日夜书》。
 
“人物列传”真假掺杂
 
《日夜书》是一部群像式的小说,没有特别突出的主角。这样的安排,韩少功将其称为列传体,“叙事可以有多种方式,有聚焦体,有所谓碎片体,像《马桥词典》,也可以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列传体。人物之间有交叉,但又有独立性,但这不是我的发明。”
 
书名得来也是跟着感觉走,有朋友建议“幽明”,他觉得太文气,“书的内容跨越三十年,漫长岁月的感觉用日夜来表达也很合适,日日夜夜漫长的过程。有没有觉得事情的复杂性就像我们的太极图一样,黑白两元,明暗对比,我喜欢这种意味。”小说里,“我”躺在拖拉机货箱上思考农民运动,心事浩茫,神驰万里,却因为厢板脱落被扔在地上,拖拉机开走了。类似这样的故事,是韩少功个人的亲身经历。他说,小说里有虚构的成分也有纪实的成分,假中有真真中有假。
 
三十年后回望“知青”
 
交出这本小说的韩少功,正好60岁。时隔三十余年回望知青生活,他觉得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长度。《日夜书》是关于青春的回望,但更是关于当下的反思。“年轻人都很牛,对世界充满很多玫瑰色的幻想,自信自己能改天换地,三十年后是可以算算账的时候了,到底我们有哪些局限性,或者我们真正做了哪些了不起的事情。每代年轻人都这样,但我所关心的只是我的同代人,对他们做一些清理,他们有不同的人生路线,各有得失。的确,每个人都受限于社会和时代,我们会习惯于指责别人指责社会,很大程度上是有道理的,但不是一切,如果我们习惯于指责的话,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在同样的背景下,另外一些人的情况不一样。”
 
要让读者大体能懂
 
相比较他的代表作《爸爸爸》和《马桥词典》,《日夜书》在叙事上要朴实得多,但还是有一些不同一般的设置。韩少功说,自己写小说有时候刻意不搞起承转合,想让读者停下来一下,耽搁一下。“有时候想造成的效果是基本能懂,少数还不太容易懂。”他觉得,不能搞得太晦涩让读者完全不懂,但让读者完全懂也不行,“一定要留一点疑惑,甚至让他们有一点不舒服,这是我个人的意见。”
 
养鸡种菜享受生活
 
人生六十,韩少功卸去了所有的职务。十几年前,他就在湖南汨罗造了房子,每年4月到10月,在农村里种菜养鸡,天冷了,就回海口市区过自由人的生活。“我跟朋友开玩笑,你们吃一样菜我吃两样,换换口味,记忆丰富一点,感觉日子放慢了一点。”这次来上海之前,他正忙着抗旱,“今年惨了,天太热,损失惨重。每天早上要赶在太阳没出来之前给菜浇水。”家里没请人,韩少功和老伴两个人凡事亲力亲为,自己养鸡、种菜、种果树。但不觉得辛苦,“完全自觉自愿的活动,就变成很享受的事情。”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