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 书展花絮 >
新闻

十年

2013-08-08 09:33|来源:中国新闻网|梁丹妍|
上海书展十年了。
 
十年是什么?从一千年前的“十年生死两茫茫”,到今天歌里唱的“至少有十年我不曾流泪,至少有十首歌给我安慰”,中国文艺中的“十年”一直就不是一个时间概念。
 
其实不仅中国,英美文学中有很多“十年前”,日本电影中有很多“十年后”,说得色情点,“十年”就像是时间中的G点,是高潮装置,也是回忆机制。所以,今年书展迎来十周年,活动还没开始,无数读者已经在回忆在展望。混在人群中,想起刘德华的《十年》陈奕迅的《十年》郭德纲的《十年》,觉得书展十年, 不写几句感想,简直不能算读书人。
 
不过好像我也真不能算读书人。饭桌上说到书展,这个说九年前淘到一本旧书,那个说去年入手一册限量,连Q宝都记得大前年买的几本丁丁历险记,我却记不起自己买的那些书,虽然年年都一袋袋拎回家,碰到雷雨天,还打湿过不少书,拿回家很心痛,因为新书遇到雨,就像新娘花了脸。可是,这些花脸新娘,都叫什么呢,我忘了。 
 
我记得的是,有一年书展门口排队买票,大太阳底下队伍长,跑过来一个老太太,问,这么长队,买什么好东西?队伍中好几个争相告诉她,书展票。没想到老太太撂下一句,买书的都不读书,扬长而去。大家彼此看看,觉得太阳更烈了。
 
有鄙视买书的老太太,也有热爱书展的老太太。有一年,我在书展同一天做两场活动,中间空隙,在书展晃荡,两次路过中央大厅,都看到一个老太太坐在大厅阶梯上,喂她小孙女吃东西喝水。小姑娘长得漂亮,我就在她们边上坐下就近看,顺便跟老太太搭讪几句。老太太跟不少上海老人一样,带着孩子出来“孵空调”,她说她不去百货公司孵,因为这里可以让孩子看看读书人,我说怎么不去儿童馆,她说怕孩子撕书要赔钱。我告诉她上楼拐弯去看连环画,坐上一刻钟,小人 书就送你了。老太太指了指她的马夹袋,诺,已经看来两本了。
 
场馆里的这些老人小孩,让书展成了平民节日。他们可能减弱了书展的书卷气,但也平衡了它的商业气。这是上海书展的特色吗?反正,我蛮喜欢其中的烟火气,在这个时代重新召唤阅读,走亲民路线比走高眉路线好吧。这就像我每次走过拐角的影碟店,都会进去买一张网上可以看到的电影,彼此,图的是那点情义。
 
这情义,我在书展的活动中也感受到了。有一次文汇笔会做活动,签售笔会编的年选,他们请了不少作家,包括王安忆等一溜名家。那时我刚开始在笔会写文章,蒙恩也被召去一起签售,而且坐在了王安忆的下手。很多读者来签售,大部分冲王安忆来的,有些读者还带着王安忆的旧作来签。闲着也是闲着,我就帮忙一个 读者把王安忆的书都翻到签名页,还帮忙他把签名吹干,哈哧哈哧吹了十来本,他最后走的时候,看了我一眼,毅然抽出一本,说,那你也签一个吧。
 
这事情一直记得,因为他在那一刻对我的鼓励,真是有那么点仗义。书展上还有很多仗义的故事,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是莫言讲的。去年,他来参加和孙甘露、苏童、吴念真、大卫米切尔、阿刀田高的一次对谈,说他当年弄完《红高粱》,拿到自己都觉得有点high的编剧费,就摩拳擦掌准备整《白棉花》,半是发 情半是仗义,帮张艺谋把镜头都写好了,白棉花巩俐白棉花巩俐白棉花……
 
张艺谋后来没拍这电影,但莫言的故事让整个大厅都笑成一团,这是莫言最可爱的时候吧。而对于八月的上海,烈日下的魔都,书展也几乎是这个城市最可爱最仗义的举措。十年十个八月,如果没有书展,我们还能去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