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 书展花絮 >
新闻

从参展者到参观者

2013-08-19 15:54|来源:新民晚报|刘岚|

上海展览中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曾经举办过许多次上海和全国的大型书市、书展。我原在上海静安区新华书店工作,单位紧挨着展览中心,凡是上海展览中心举办各种大型书市、书展,我们区新华书店是每次必到。作为区店经理,我当时是书市、书展的积极参与者。
 

回想当年,我和书店职工一起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书市的日日夜夜,扛大包,布置书架,熬红了双眼。我们千方百计将出版社的好书引进书市,向广大读者进行推介,书店成了出版社和读者之间的桥梁,我也因此结交了很多朋友。2004年以后,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我精心收集书展的各项活动情况,不止一次地从宝山的家中赶往市中区,只为了购买我所心仪的作者“签名本”。
 

上海书展,与过去以图书销售为主的书市有了很大的不同,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这是我作为一个“参展者”向“参观者”的角色转换后得到的一个最深刻的印象。上海书展不仅在规模、图书品种、导购方式、服务特色等方面比过去有了更多的变化,其文化内涵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譬如“收藏”。我是在书堆里长大的“新华人”,在寻寻觅觅中,形成了我独特的对“签名本”收藏的痴爱。上海书展为我购买各式签名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和机会,使我的藏书日渐丰厚。不知不觉中,我家里多年累积的各式签名本已超过了500本。如易中天的《品三国》、马瑞芳的《趣话红楼梦》、翁思再、钱文忠的《非常梅兰芳》、韩秀云的《金融海啸与我何干》、陈诏的《解读<清明上河图>》、康震的《康震评说李清照》、骆新的《骆意不绝》、梁晓声的《知青》、刘东明的《微博营销》等等。
 

叶永烈先生是上海的多产作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在书店搞签售活动时就已相熟。后来我一直“跟踪”他的新书出版和销售信息。2005上海书展,我一次购得他的签名本《傅雷与傅聪——解读<傅雷家书>》《梁实秋与韩菁菁》两书。2012年书展,我在新华传媒主办的展厅倾听了叶永烈先生的即席讲解,当即购买了《一百个问号之后——中学生必读名家》签名本,作为送给孙子钱多多的暑假礼物。我还排队购买了一本西苑版《1944衡阳会战亲历记——从中日两军史料解读47天》签名本。
 

现在的上海书展,签名售书活动越来越多,像我这样的年老体弱者,还真有点应付不过来,于是我想方设法委托展馆里的友人替我去排队代买。像我这样以藏书为乐的书迷,在上海书展里不计其数。
 

翘首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这种心情就像期盼与织女鹊桥相会的牛郎似的,焦急而喜出望外。
 

作者:钱永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