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 书展热点 >
新闻

陈子善:阅读,不只是一本书的事

2013-08-17 13:38|来源:新浪读书|刘岚|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陈子善做客2013上海书展新浪直播间,带来阅读那些事。
 


陈子善先生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全球的新浪网友大家好!这里是2013上海书展新浪直播间,我是主持人赵欣。本时段我们请到的嘉宾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陈子善先生,陈老师您好。
 
陈子善:您好。
 
主持人:您是以发现当代文坛上一些不太被人知道的秘密为成长路线,您当时是怎么样走上这样的路线呢?
 
陈子善:是这样的,我的专业或者说我的工作就是教授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这个研究现当代文学史可以用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切入,我选择的角度就是说努力地去发掘这些作家不被人所知道的文学活动和作品。因为这个角度在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关心的人比较少,我觉得我有兴趣,我可以做这个工作。我当初做这个工作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是不知道的。这个发掘工作也可能一个星期,半个月,甚至半年,你在旧的书刊、报纸、杂志里面去寻找,最后毫无所获,这种可能性完全存在的,我也经历过这样的,某些线索中断了,某些跟他本人的回忆有出入。你原来预设的,通过这个报纸或者杂志可能找到什么,或找不到。
 
主持人:其实发现的结果可能是让人很有成就感。
 
陈子善:这个结果是未知数,但是让你去接近这个结果,也有可能是你永远无法接近,永远无法找到,因为很多东西、有的回忆有出入,有的人写的文章当中提到,因为我产生这个兴趣,实际上从注释鲁迅的著作开始,鲁迅给人家写了很多信,信里提到这件事,提到那件事,提到这本书,提到那本书,提到这个人,提到那个人,我的工作是把这个事搞清楚,搞清楚就要寻找,在寻找过程中,我就会发现很多作家,很多作品,我们文学史上没有提到,有的很好的作品被我们忽略了,被我们遮蔽了,我有这个兴趣把它重新寻找出来,重新加以研究。
 
主持人:但其实发现的过程可能还是比较枯燥的,您是怎么样应对的?
 
陈子善:一般的读者或者朋友觉得想象当中认为这个工作是比较枯燥,问题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认为枯燥的事,有的人认为很有趣,这等于是一个探险,或者是某种程度上就是侦探工作,就像福尔摩斯的侦探工作,当然我不可能像福尔摩斯。实际上就是探索的过程,就像有的人攀登喜马拉雅山,攀登珠穆朗玛峰作为他的志愿,一个追求。我就是在旧的报刊当中寻找作为我的追求目标。所以对我来讲这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并不是一件无趣的事情,而是非常生动,非常有趣的事情,否则我不会去做。
 
主持人:我看过您这两本《钩沉新月》和《沉醉春风》两本书,就学术性比较强的文字来讲,会让人觉得很刻板,没有那么生动,但似乎您这两本书让人读起来有呈现的感情出来,您的生活态度也是这样吧?
 
陈子善:我有一个口头禅,这个事情好玩不,这个事情有趣不,这是两个基本出发点。人生要有趣,有的人可能生命很短暂,30岁、40岁就去世了,我们很惋惜,这是天才。但是他的一生过得有声有色,很有趣,很好玩,有的人活到一百岁,但是人生很平淡,你让我选择,我宁可30、40岁,这是我的人生态度。我在做学问的时候,我也是这样,我要挑选我认为有趣的,好玩的事情去做,研究这个作家我认为很有趣,这个作家很多面,我们只认识一面,其他那些面有没有值得我们关注的,我们可以去讨论的。这个值得我去做。你刚才表扬我,跟一般的理论著作不一样,确实有不一样,但是我自己有我自己反省的,我写这些东西尽可能提供第一手的材料给读者,至于这些材料是不是重要,至少在我认为是值得提供的,到底是不是重要,让读者来判断,也许读者认为你提供了这些材料也一般,也可能提出这样的批评,他会促使我进一步思考,我是不是要调整或者部分调整我的研究方式或者我呈现的方式。这本身也是一个过程,我不认为我这些书很好读,但是至少没有障碍。有的书阅读会有障碍,我尽量争取做到没有障碍,哪怕不是一个专业的研究者,一个普通的读者来读的话,我也想提供一点让他感到有点好玩,有点兴趣,这就够了。
 
主持人:其实您刚提到您的一个人生态度,是很可贵的,很乐观,很豁达,您是在经历了一些挫折或者说让人很难忘的事情之后,变成这样的态度吗?还是一直都这样?
 
陈子善:这个可能跟遗传有关。因为我的父亲也比较乐观,比较幽默。当然我也经历过,我不敢说我的经历有很大的坎坷,但是我也被批斗过,很奇怪的经历。但是我觉得我的人生的道路总的来讲,还是相对其他人所受的苦难或者所受的挫折,相对比较平坦的。虽然也有挫折,有大大小小不断的挫折,哪怕到了今天,也可能仍然有挫折。一个人的人生没有挫折,是不可以想象的。人生就是一个挫折的过程,不断克服挫折的过程。
 
主持人:您在研究过程中,抢救了很多非常珍贵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什么令您特别难忘的故事?
 
陈子善:我感到很幸运的是,我这个年龄正好赶上文革结束,改革开放以后,在文革当中,幸存的那些文坛前辈,很多人还健在。我有机会跟他们接触,向他们请教。比如上海文坛很多前辈,比如巴金等,我有机会跟他们有不同程度的接触,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解到很多东西。因为他们的经历就是一部历史,比如孙大渝先生,他们本身经历很丰富。我的工作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到图书馆,一个就去跟这些老人聊天,在聊天过程中,他会提供很多线索,提供很多东西给我。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碰到的,所以我说我很幸运。
 
主持人:您的《钩沉新月》副标题是梁实秋及其他,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徐志摩先生,您为什么没有说到徐志摩及其他呢?
 
陈子善:很简单,我在确定这个书名的时候是犹豫过,到底是徐志摩还是梁实秋,犹豫了半天,最后我还是选了梁实秋,按照体例,副标题只能出现一个人名,另外一本是郁达夫,《沉醉春风》讲郁达夫的篇幅相当大,所以郁达夫作为副标题毫无疑问。这本新月有徐志摩,有梁实秋。徐志摩也写了不少文章,但是后来我发现我里面写梁实秋的文章最多,既然梁实秋最多,那就梁实秋。我写梁实秋不是说徐志摩不重要,因为你看到前面还有胡适,胡适当然更重要,为什么不写胡适呢?因为我研究它的文章从数量上来讲少了一点,而且从另一层意思来讲,我们对梁实秋的误解可能更大,我们对徐志摩也有误解,有很大的误解。相比较而言,对梁实秋的误解可能更大。改革开放以后首先复出是徐志摩,然后是梁实秋,因为梁实秋后来去了台湾,而且他被鲁迅批评过,等等历史的原因。对读者来说,接受徐志摩要比接受梁实秋容易,因为他写了很多爱情诗,年轻人喜欢看,还有徐志摩跟林徽因,大家都关心。但是梁实秋创作的贡献、理论的贡献、翻译的贡献,我们可能不太关注。因为两个人必须要选一个。
 
主持人:理解。可能有一种声音说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些作家的地位被低估了,比如说像郁达夫,那您觉得现在是不是一个时机重写现代文学史呢?
 
陈子善:重新现代文学史是一个口号,80年就提出了,80年代不少学者不断做这个工作,这个重写对我们来说至少有两层意思,它有很多层意思,时间关系不可能完全展开,至少两层意思,有些作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对他的评价过低,甚至否定掉,有些作家我们知道都不知道,需要我们重新发掘。因为1949年以后很复杂的历史的原因,有些作家在80年代开始的时候不知道,比如张爱玲,谁是张爱玲?不知道。以为这是一个新兴的作家,实际上她是40年代就出名的作家,这个我们不知道。有的作家我们是知道,比如梁实秋、徐志摩,我们并不是一无所知,但是我们对他的评价是负面的。我们现在做的第一个工作不知道的大家要知道。现在大家都知道,谁不知道张爱玲,爱好文学的人好像不可想象。在那个时候谁知道张爱玲,反而不可想象的,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另外你提到徐志摩,提到梁实秋,都是鲁迅批判过的,反动文人。这样的标签贴在上面。所以我们做的工作,第一步不知道的让大家知道。第二以前负面的评价,以前否定的这些作家我们来重新评价,他有他的可取的,甚至很可取的方面,我们应该继承。这是前人的文学遗产,文学遗产很复杂的,不是说好的就是文学遗产,不好的就不是文学遗产。新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主持人:他是我们的一部分。
 
陈子善:对。
 
主持人:您很爱书,喜欢读书,喜欢写书,喜欢藏。
 
陈子善:还喜欢编书,我编的书比我自己写的多,因为我觉得那些前辈作家都写得比我好,与其我写,还不如把他们的呈现出来。
 
主持人:但是现在很多人,尤其是我们年轻人,可能喜欢在手机上阅读,在电脑上选择阅读,可能纸质书对我们来讲帮助不是很大,您怎么样看待这个问题呢?
 
陈子善:我觉得年轻的朋友最好两条腿走路,左腿走路很危险,要摔倒的。人走路就是两条腿,当然了电脑这条腿很壮大,有的人走路有一个重心,重心落在哪个腿上,我这个比喻不一定很恰当,两条腿走路总比一条腿走路好,电脑阅读也很好,在电脑上面很快捷的,获得很多信息,尤其我们现在很多文学经典,很多文学著名的作品都有电子版了。这个很好,这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没有电子版的书,那你也可以去阅读,不是现在所有的书都是电子版,不要说中国没有做到,西方也没有做到。在这样的前提下面,有些书你是应该读的,你不应该放弃的,不应该忽略的,你还是把书找来读。我认为这个不矛盾。多种形式,总比一种形式好。我不能想象将来完全由电脑来“统治”,这是一个灾难,必须有多种形式,我们还读线装书,当然读线装书更少,当然还是有,不能说读线装书大逆不道,不能这样说。我建议年轻朋友在喜欢电脑,迷恋电脑的同时,纸质的书也可以去看看,慢慢地可能会培养你的兴趣。这一代人无论80后、90后、00后,只要他们读书的时候还是读的纸质的课本。可能有一个原因,课本有的很枯燥,不能把它带入很迷人的世界里去,就造成可能有某种排斥感,电脑就是好玩的,电脑就是玩的,书就是读的,这个不要对立起来。应该相辅相成,互相推荐,纸质书上没有的信息,电脑上可以获得,我当然从电脑上获得,有的电脑上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纸质书可以解决,为什么把它抛弃呢。在地铁上,我看到有人在看电脑,有人在看书,我都同样投以赞赏的眼光。
 
主持人:您是如此爱书,陈老师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读书的好处呢?
 
陈子善:人之所以跟动物有所区别,有很多重要的区分,经典作家、理论家都讨论过,有一个区别人会读书,一只狗,一只猫再可爱,它不会读书。所以我们从小应该培养一个读书的习惯,这个读书成为你生活的必需,就像你有个爱好。我喜欢游泳,我喜欢体育锻炼,我喜欢看电影一样,你的人生总要有一个精神,有一个寄托,读书是有趣的方式,你比如喜欢听音乐,喜欢美术,都很好。我认为这里没有高下之分,但是你必须有一个寄托。所以我希望年轻的朋友,多读一些有趣的书,适合自己性情的书。每个人的性情都是不一样的,要寻找适合你自己兴趣的书,有的人说我不喜欢看《红楼梦》,如果感到看《红楼梦》是一场灾难,那就不要看了。肯定有适合你的,所有书不适合你吗?不太可能,总有一类书适合你的,那么你就可以。你就已经完成中等甚至高等教育。在这个前提下面,你的读书就很自由了,自由的选择。到了你求学阶段规定的作为年轻人应该完成学业,这个时候某种的强迫性,课本一定要读的。至于课本编得好不好,那是另外一个问题,这是规定要读的。当你这个阶段度过以后,那你就获得了很大的自由。你可以去选择任何想读的中外古今的,文学的名著,哲学的名著,史学的名著,你愿意怎么读就怎么读,没有人再来限制你,说你必须读书获得100分,80分,没有人再来限制你,你有你自己正常的工作,在工作之余,在你玩乐之余,我也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对我的大学,大学本科也好,研究生也好,你到了上海,不能只在书斋,不能只呆在图书馆里,也到上海大街小巷看看,了解一下这个城市,这个城市的人怎么生活,跟你原来生活的城市有什么大的不同。这个城市的历史应该去了解一下,这也是一种读书。是读一本活的书。
 
主持人:谢谢陈老师的分享,谢谢您带给我们如此好的书以及分享读书的乐趣。谢谢您!
 
陈子善:谢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