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关注 > 书展热点 >
新闻

盘点2013上海书展之“最” 书香未了

2013-08-20 13:31|来源:东方网|刘岚|

东方网8月20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期整整七天、每天朝九晚九的201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于今晚在上海展览中心正式落下帷幕。书香袅袅,书香未了。十年书展之旅,给上海这座城市,给全国读者留下的是新的生活选择,新的城市理想,和难以忘怀的城市记忆。
 

今晚,主办方将通过闭幕活动“相约星期二”,以两小时不间断经典诵读的方式,再一次提升对阅读的敬意和崇高感,更使得书展的文化浓度在最后阶段攀升至新的高潮。
 

【最传承】书展力推百年文脉子品牌
 

今年上海书展,推出了“百年文脉”子品牌,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三家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善于研究和翻译西学,中华书局以古籍和普及传统文化见长,三联书店则以其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启蒙的特点为广大知识分子所喜爱。
 

在“百年文脉”中颇为亮眼的,有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首批成果——点校本《史记》修订本首批印制的“征求意见本”,成为古籍整理领域一大成功的范例。商务印书馆与腾讯书院主办的“读史与阅世:洪业、哈佛燕京学社与近代史学研究”主题讲座也吸引了无数读者,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历史地理学学者葛剑雄就民国时期重要学人洪业生平及学术贡献为纲要,生动翔实地讲述了哈佛燕京学社对近代学术尤其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三联书店出版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不啻为上世纪90年代的“标志性读物”之一,时隔17年,该书新版推出,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全书做了全面修订,在订正讹误之外,特别针对近年发现的新资料、新研究,做了几十处的增补删改,新注入近年治学的思考与心得,并补入当年尚未知晓的一些重要史迹。
 

【最珍贵】中国文化名人藏书票展示
 

《纸上落英——中国文化名人藏书票》在上海书展第二活动区展示,从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馆藏中精选作品165枚,引来作家赵丽宏、学者陈子善、翻译家周克希等文化名家多次参观,这是中国文化名人藏书票首次在上海书展上的专题展出,同名书也由上海书画出版社首发。
 

藏书票起源于15世纪中叶的德国,是贴在书的封面上的书籍持有者标志,以艺术的方式标明书籍归属,如今,藏书票在中国已成为一个艺术收藏品的种类,作家赵丽宏赞其为“纸上宝石”。
 

此次文化名人藏书票展,展出了巴金、柯灵、施蛰存、辛笛、王元化、王安忆、柏杨、文洁若、草婴、陈丹燕等文化名人的藏书票,也能看到明星章子怡和导演王家卫的藏书票。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很多精美限量藏书票,都标注了票主和作者,小小的身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趣味。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介绍,每一张藏书票中都有一个故事,如诗人臧克家的藏书票,画面上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臧克家与火之间的渊源很深,不仅因为他曾写过一篇名为《炉火》的文章,且在其墓碑上,刻着他为自己写的一首诗——《我》:“我,一团火。灼人,也将自焚。”而诗人艾青的藏书票上画着一只鸡孵出了一只小鸭,因为艾青原本学的是美术专业,最后成为了一名诗人,所学专业与从事行业不一样;翻译家周克希的藏书票上则画着一座桥,表明他翻译的作品是沟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最国际】通宵与全球作家、评论家对话
 

作为2013上海书展的重头戏,此番“国际文学周”力邀著名作家贾平凹、陈丹燕、贺景滨,以及英国文学新锐作家杰夫·戴尔、意大利著名“80后”作家保罗·乔尔达诺等外国嘉宾莅临活动,力求进一步提升参展作家的国际性、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和活动空间的覆盖面,呈现一场更富思想内涵、更具时代气息的文学盛宴。
 

同时,上海书展更通宵与全球12时区的作家、评论家对话,“车轮战”式的对话,虽然颇耗体力,但深夜的会场依然人头攒动,交流踊跃。据了解,“12时区”的创意源于去年上海国际文学周期间,英国年轻的小说家乔·邓索恩因故未能在公开活动举行时赶到上海,于是他在自己的书房录了一段有趣的视频,送给上海读者。因此,今年主办方就通过这种网络的方式,让那些没能亲身来上海书展的国际文学家,与上海读者来一次亲密接触。
 

这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了上海书展的国际元素,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者的到来,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作品被引进介绍到国内。在书展的平台上,他们不仅“表达”,更在“对话”,形成与中国作者、中国读者的文化共振。一个国际化书展的国际元素,并不在于具体参展国家的数字,而是书展这个大平台,是否有能力激荡、融汇、呈现出跨文化的思想观念。
 

【最火爆】“浓缩版”实体书店大集结
 

今年,上海书展主办方特辟品牌实体书店展区,季风书园、钟书阁、杭州晓风书屋、乐开书店、小朱书店、爱知书店、鹿鸣书店、学人书店、渡口书店、土山湾博物馆书店、作家书店等专业小书店悉数排开。每家书店展位面积不大,人流却爆棚,店主各显神通,将自己的品牌特色直观呈现。上海书展用最有效、也最有说服力的方式,让参观者体会到实体书店之美,也呼唤读者重燃阅读之心。
 

第一次以个体书店身份入驻上海书展,小朱书店店主朱凤涛面对庞大人流有些应接不暇。在15平方米的空间里,他说要尽力做到完美。“书展给我的机会,珍惜再珍惜。要叫人家觉得,小朱书店不是吹牛吹出来的。”为了这次上海书展,他订制了和蓝村路总店一样的“猪头”招牌,从店里搬来了两件镇店之宝——一副对联“处世劳尘事,传家宝旧书”,一本找书登记簿。他说,对联是招牌,登记簿是标志,让人家一看到就认出小朱书店。他也告诉记者,书展,是对自己品牌的最好推广之地:“已经有商场负责人来跟我谈引进的问题。”
 

而在已渐渐植入沪上年轻父母心中的蒲蒲兰绘馆,店长柴姗说,书展让更多孩子和家长知道了这个重在阅读体验的童书品牌:“虽然上海书展有童书嘉年华,但蒲蒲兰的很多书是独家所有,书展还剩最后一天,我们已补货了足足四次。”在她看来,参与书展产生了双赢的局面,“有的家长在我们的店里看到好的绘本,会来书展现场8折购买,这是我们店里从来没有的优惠力度;也有家长在书展现场没能买齐全套图书,再到我们店里补齐,并参与我们的‘故事会’阅读分享。”
 

坐落于松江泰晤士小镇的钟书阁以“满目皆书”的英式设计风格闻名,甚至被赞誉为上海“最美的文艺书店”,在上海书展现场,未去过钟书阁的读者就可领略到这家书店在设计上的匠心独具和人文情怀。
 

 

  • 分享到: